證券時報記者 陳雨康
美團、淘寶、餓了么、京東8月1日先后發(fā)布聲明表示,堅決抵制惡性競爭,堅決規(guī)范促銷行為,杜絕不正當競爭行為,推動建立公平有序行業(yè)秩序,促進各方互利共贏。此前,市場監(jiān)管總局約談餓了么、美團、京東3家平臺企業(yè),要求嚴格落實主體責任。
監(jiān)管約談和行業(yè)自律為“外賣大戰(zhàn)”按下了暫停鍵,但各方圍繞即時零售的“馬拉松”仍在進行。受訪人士表示,各平臺外賣補貼、免單等措施,意在即時消費習慣和場景的培養(yǎng),從而帶動更廣闊的非餐類萬億級即時零售市場。隨著行業(yè)競爭趨于理性,在打法上有所創(chuàng)新的平臺、第三方即配等“玩家”有望奪取更多市場份額。
易觀研究合伙人陳濤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淘寶閃購、美團、京東等平臺加強對即時零售及外賣的投入,主要是為了尋求更多的流量和用戶。短期來看,大額補貼能激活線下商家零售主動性和消費者的積極性,對促進即時零售消費有一定幫助。
從8月1日四大平臺的聲明來看,其共同點是指向規(guī)范補貼行為、反對內卷、提升服務質量等內容,而這些內容與此前的監(jiān)管要求基本一致。
“從長期來看,不能僅靠補貼培養(yǎng)消費者長期消費習慣,需平臺建立更完善、高效的系統(tǒng),維護商家與消費者權益?!标悵硎?,消費者急需的不僅是低價,還有時效、精準匹配等增值服務。平臺要結合消費者需求(如實效、高效精準匹配等)與商家利益,共同做大市場。
以奶茶為代表的餐飲是此次外賣競爭的主戰(zhàn)場,而各平臺用補貼換流量的目的,在于爭奪即時零售賽道的入口。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數據顯示,我國即時零售市場到2030年規(guī)模有望突破2萬億元。盡管圍繞餐飲外賣“出鞘”,劍指的方向卻是百貨、數碼、美妝等包羅萬象的非餐類即時零售市場。
順豐同城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外賣競爭主要基于飲品類,主要是因為飲品消費沒有時間、頻次限制,可以大量引流。即時零售的競爭以餐飲為開端,意在即時消費習慣和場景的培養(yǎng),帶動更廣闊的非餐品類的萬億元級即時零售市場,包含商超、百貨、醫(yī)藥、美妝等品類以及3C電子產品等消耗品。
即時零售賽道嶄露頭角,也反映了外賣、電商兩大行業(yè)面臨的轉型壓力。一方面,外賣市場的用戶池與訂單總量已接近天花板;另一方面,線上零售(電商)的滲透率也逐漸到頂。
基于各自的能力圈,阿里巴巴、美團、京東三大巨頭也展現出差異化的戰(zhàn)略意圖。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阿里巴巴利用淘寶、天貓龐大的商品資源和用戶基礎,結合餓了么的即時配送能力,打造“遠場電商+近場零售” 的全場景消費模式,修復電商基本盤。京東依托強大的供應鏈優(yōu)勢,尤其是在3C家電等品類的供應鏈管理經驗,通過即時零售拓展新的業(yè)務增長點。美團憑借強大的履約體系和廣泛的商家資源,強化“萬物到家”概念,將餐飲優(yōu)勢延伸至全品類即時零售。
更重要的是,互聯網主體用戶的畫像正處于迭代期,以“00后”為代表的新興消費主力呈現出與眾不同的消費習慣。
“Z世代拒絕推遲滿足感,點下購買鍵的那一秒,就指望東西立刻出現在手邊,對跨省物流的漫長旅途毫無耐心。”一位不具名電商行業(yè)人士告訴記者。
作為零售和電商共享的新興增長極,業(yè)內對即時零售的增長潛力普遍持樂觀態(tài)度。順豐同城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在品牌、門店、電商平臺、即時配送等各方共同發(fā)力下,即時零售單量不斷刷新紀錄,即配單量或將與電商快遞單量“平分秋色”。
此外,商家、平臺和物流正在“松綁”。記者注意到,近年來,許多品牌方通過自建會員體系和私域渠道等舉措,沉淀黏性用戶,并通過與第三方即配平臺合作,打造自主可控的私域服務閉環(huán),避免對平臺的過度依賴。
“隨著流量分散化和履約復雜度提升,第三方即配商將以中立定位和專業(yè)的稀缺性獲得增長機遇?!表権S同城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品牌方對跨平臺流量整合的需求愈發(fā)迫切,加上主流平臺自配送成本持續(xù)高企,第三方即配將凸顯更多的基礎設施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