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截至11月3日,62家光伏企業公布了三季報。
前三季度,17家公司營收超過百億元,而凈利潤超百億的僅有兩家,分別是通威股份和隆基綠能。凈利潤同比負增長的有14家,降幅超過50%的企業有五家,分別是弘元綠能(-53%)、賽伍技術(-62.8%)、大全能源(-66.1%)、明冠新材(-71%)、海優新材(-156.5%)。
龍頭集體“失速”
前三季度營收規模排名前十的頭部企業分別是:通威股份(1114億元)、隆基綠能(941億元)、晶科能源(851億元)、天合光能(811億元)、晶澳科技(599.8億元)、TCL中環(486.5億元)、陽光電源(464億元)、阿特斯(391億元)、東方日升(280億元)、愛旭股份(22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以上前十家頭部企業中,營收規模負增長的有兩家,分別是TCL中環同比減少了2.39%,愛旭股份營收同比下滑12.4%。通威股份和隆基綠能營收增長也比較慢,分別是9%和8.5%,而且通威股份前三季度凈利潤還下滑了20%,隆基綠能雖然凈利潤為正,也僅增加了6%。營收和凈利潤雙雙大增的頭部企業是陽光電源和晶科能源。其中,陽光電源營收收入為464億元,同比增長108.9%;凈利潤73億元,同比增長244.5%。晶科能源營收增長了61%為851億元,凈利潤增長了279%,高達63億元。
單季情況來看,第三季度頭部企業營收下滑明顯,其中,隆基綠能(-18.9%)、通威股份(-10%)、TCL中環(-24.2%)、晶澳科技(-8%)等企業第三季度營收均為負增長。凈利潤負增長的頭部企業也不少,其中,通威股份下滑67.8%為38.4億元,隆基綠能凈利潤下滑44.3%為24.99億元,TCL中環下滑23%至17.4億元。
業內人士分析稱,產能過剩、硅料價格下滑是增速放緩的重要原因。
上游企業前三季度業績深受硅料價格波動影響。比如,硅料龍頭通威股份和大全能源就是最好的代表。前三季度通威股份分別實現營收、歸母凈利潤1114.21億元和163.02億元,同比增幅為9.15%、-24.98%。
大全能源前三季度營收、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28.78億元、51.15億元,同比下滑47.81%和66.09%。受三季度多晶硅價格下降影響,大全能源第三季度營收35.53億元,同比下降57.38%,為2022年以來單季最低;單季歸母凈利潤偉6.89億元,同比下降87.61%。此外,毛利率下滑超6成,從去年三季度的80.8%跌至14.94%。該公司解釋道,多晶硅價格快速回落是業績下滑的主因。業績失速的同時,10月30日,大全發布公告稱,公司旗下包頭20萬噸高純多晶硅二期10萬噸項目延期至2024年第二季度投產,按原計劃,該項目本將在今年年底建成投產。
曾經的巨無霸隆基綠能業績真的“暴雷”了。前三季度隆基綠能營收294.5億元,同比下降18.9%;凈利潤25.15億元,同比下降44%。該公司表示,其凈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投資收益和匯兌收益減少,存貨跌價損失增加、研發費用投入增加以及股份支付加速行權影響。業績暴跌使得隆基綠能的股價幾乎腰斬,成了眾多投資者心中的噩夢。該公司股價在2021年11月底曾一度達到高點73元/股,如今跌至22元/股附近,跌去近七成。隆基綠能總經理李振國在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坦言,"今年出現兩個策略失誤:一是在年初硅料發生波動性的快速下降時,隆基采取了硅片跟隨硅料價格變動的定價原則,對當時硅片盈利能力有一定的傷害;到二季度,友商以低價訂單搶占市場的時候,隆基沒有跟進,影響了組件銷售和四季度交付。"
硅片龍頭TCL中環前三季度雖然凈利潤保持增長,但第三季度單季凈利卻同比下滑兩成,單季營收137.56億元,同比減少24.19%,也讓業內唏噓不已。TCL中環分析稱,光伏行業產能擴張與終端需求不匹配,導致產業鏈價格快速下行,產業鏈競爭博弈劇烈,最終業績下滑。前三季度,TCL中環硅片加速向G12大尺寸產品及N型市場切換,產銷規模同比提升68%。然而,即使產品銷售規模擴大,但由于產業鏈價格下行,業績下滑業在所難免。此外,今年前三季度,TCL中環資產減值損失12.1億元,同比增長225.68%,主要因計提存貨跌價增加所致。期末,該公司存貨已達96.79億元,較年初增長約45%。不過,阿布達比投資局在第三季度進入了前十大股東行列。
過剩危機加劇業績分化
與上述業績下滑的巨頭相比,也有個別幾家光伏企業的業績逆勢增長。比如,今年前三季度光伏組件出貨數據方面,晶科能源以52.20GW摘得組件銷冠,天合光能累計出貨45-46GW屈居第二,而隆基綠能以43.53GW居第三。
業內專家認為,晶科能源和天合光能之所以業績大幅增長,主要還是早期大力發展TOPCon電池,使得它們享受到了這一波技術紅利。。
晶科能源第三季度實現營收314.7億元、凈利潤25.1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2.53%和225.79%。天合光能前三季度利潤保持翻倍增長,前三季度實現營收811.19億元,同比增長39.38%;實現歸母凈利潤50.77億元,同比增長111.34%。第三季度實現營收31.74億元,同比增長41.2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37億元,同比增長35.67%。
晶澳科技前三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67.65億元,同比增長105.62%;第三季度歸母凈利潤為19.51億元,增速從164.97%降至22.87%,環比下滑12.54%。
雙良節能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營收187.88億元,同比增長114.8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14.03億元,同比增長68.98%。尤其是三季度雙良節能營收、凈利分別大增285.7%、368.8%。
異質結龍頭東方日升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增幅從61.86%降低至33.27%,歸母凈利潤同比增幅從111.08%降低至71.18%,但第三季度營收、歸母凈利潤均同比增長。
逆變器龍頭錦浪科技第三季度利潤驟降近六成。數據顯示,錦浪科技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6.41億元,同比上漲11.39%;歸母凈利潤7.52億元,同比上漲6.84%。然而,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3.9億元,同比下滑19.41%;歸母凈利潤1.24億元,同比下滑59.3%,為今年以來首次單季度業績下滑。
在行業產能過剩和業績失速的當下,一些龍頭企業還在盲目擴產,資產負債率居高不下的比比皆是。比如,晶科能源、上能電氣、天合光能、東方日升、隆基綠能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73.29%、72.46%、71.61%、71.13%、56.35%。
如果硅料價格繼續下滑,傳導向整個產業鏈,光伏企業風險不小。在10月底發布的胡潤百富榜上,光伏企業財富值經歷了斷崖式下跌,比如,合盛硅業羅立國家族財富值從600億元同比下降380億元,隆基綠能、通威股份等家族的財富也出現縮水。
記者:王麗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