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證券時報記者 程丹
5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宣布在上交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拉開了中國資本市場以注冊制為核心的基礎性制度改革的序幕。從科創板率先試水到創業板擴大試點,再到北交所啟動鞏固改革成果,中國的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探索歷時5年,使得資本市場進一步成為了經濟新勢力彈射起飛的助推器。
華夏基金表示,全面注冊制下,通過ETF投資科創板、創業板已經成為主流模式,跟蹤上證科創板50指數的ETF合計管理規模已經突破1400億。同時,市場化的新股定價機制更加完善,更考驗專業投資者的定價能力,促使A股投資邏輯逐步轉為更為有效的理性投資、價值投資。
千余家企業
受益注冊制改革
5年來的注冊制改革實踐證明,通過全面實行注冊制,中國資本市場的基礎制度、市場結構、服務功能、市場功能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有了大幅提升。
注冊制試點以來,獲準注冊的A股企業數量已經超過千家。在注冊制改革的幫助下,眾多企業擺脫了發展的掣肘,實現了換擋加速。尤其是全面實行注冊制,增強了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特別是科技創新的支撐。從4月10日主板首批企業上市至10月10日半年時間,51家科創板公司募集資金1219億元,80家創業板公司募資835億元,兩大板塊募資金額超總額八成。
華夏基金表示,注冊制下上市條件更加包容,能滿足一些紅籌企業以及處于技術攻關階段、尚未盈利的科創企業的融資需求,引導更多資本流向科創領域,暢通了“科技-產業-金融”的高水平循環。
同時,注冊制進一步完善了我國的多層次資本市場格局,設立科創板、創業板改革、深市主板與中小板合并、設立北交所等舉措使得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各板塊的特色更加鮮明,能滿足不同類型、不同階段企業的融資需求。
當前,資本市場已經形成了服務于所有類型企業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有服務于成熟型的、大型的、龍頭型企業的主板市場,有服務于以硬科技為核心的科創板市場,有以創新創業為導向的創業板市場,有服務于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北交所市場,也有服務于尚未達到上市條件的地方股權交易中心和新三板市場。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都可以在資本市場上尋找到與之發展階段相適應的股權市場,以獲得有效的資本市場服務,也為公眾提供了更為有效的投資工具。
“注冊制改革還大幅提升了A股的市場化程度和IPO的審核及發行效率?!比A夏基金認為,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市場化機制安排,不對新股發行價格、規模等進行行政管制等舉措,大大提高了注冊制的效率、透明度和可預見性;對一些關鍵制度的改良,比如放寬漲跌幅限制、暢通退市通道等,大幅提升了二級市場的定價效率,完善了市場的優勝劣汰機制,也優化了A股的行業結構、投資者結構乃至估值體系,IPO中科創類企業占比顯著上升,更為專業化和系統化的機構投資將成為市場的主流。
雙創基金規模持續增長
注冊制宣布5年來,公募基金總資產大幅增長,對于創業板和科創板的持倉金額,更是大幅增加。根據基金季報披露的數據,公募基金總資產從注冊制宣布之前的2018年三季度接近13萬億元,增長到2023年三季度的超27萬億元,翻了一倍,持有A股總市值從1.59萬億元,大幅增長到5.4萬億元,增長超2倍。
公募基金持有金額大幅增加的同時,持倉結構也發生明顯變化,大幅加倉創業板和科創板。2018年三季度,公募基金股票持倉中,創業板占比為13.29%,而到了2023年三季度,公募基金對于創業板的倉位已提高到17.18%,對科創板持倉更是從無到有增長到11.87%。
注冊制下,通過ETF投資科創板已經成為主流模式,統計顯示,跟蹤上證科創板50指數的ETF合計管理規模已經突破1400億元,其中華夏基金旗下的科創50ETF份額超1000億份,成為首只份額超千億的權益ETF。
上證科創板100指數是繼科創50指數之后發布的第二條科創板寬基指數。盡管短期面臨市場下跌,但首批4只科創100ETF自今年9月15日上市以來,一個多月時間規模有了明顯增長,截至10月22日,其最新規模達到80.80億元,較發行規模增長11.3億元,漲幅超過16%,投資者布局科創100ETF態度積極。華夏基金等上報的第二批科創100ETF產品也正在積極準備中。
另據公開信息顯示,科創創業50指數于2021年6月1日正式發布,從成長屬性較強的科創板和創業板中,選取市值較大的50只新興產業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旨在反映科創板和創業板中具有代表性的新興產業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因而更具科創屬性。當前,科創創業50ETF合計規模也超過了250億元。
新股定價機制不斷完善
全面注冊制落地之后,上市不再等同于財富保險箱,意味著申購新股不再是一種無風險的投資行為,新股中簽者將不能再“躺贏”,投資者必須理性“打新”,不能盲目“凡新必打”。在暢通的IPO機制和逐步完善的退市制度下,公司將不具備殼價值,因此如果不能實現真正的成長和價值,就會被逐漸邊緣化或淘汰,A股的投資邏輯將回歸更為有效的理性投資、價值投資。
華夏基金表示,為適應全面注冊制新環境,基金公司的研究能力也在逐步提升,覆蓋范圍逐步擴大,投資策略也越來越關注基本面,堅持價值投資。全面注冊制新環境下,市場定價將逐步趨于理性,對機構投資者的投研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對于基金公司而言投研能力才是立身之本。
“在全面注冊制改革下,新股市場波動不可避免,投資者應常態化看待新股破發,理性對待成熟市場的標志?!比A夏基金指出,一定比例的破發有助于打破“新股不敗”思維,促使新股收益理性回歸,使IPO定價更趨于對真實價值的判斷。公募基金行業應提高基本面定價能力,從“打新躺贏”策略轉向優選個股,通過深入研究和報價提升收益。投資者應尊重市場、注重基本面研究,避免過度專注投機性博弈,理性申購新股。通過理性投資和積極參與,將更好地應對市場的波動,構建更為健康和可持續的資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