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小说图片区综合在线,日本公厕撒尿高清视频,国产又黄又湿又刺激网站,少妇自慰毛多水多

保險銷售誤導亂象不止!監(jiān)管提醒:別輕信“代理維權”|金融3·15
來源:國際金融報作者:羅葛妹2023-03-15 22:11

為防止銷售誤導風險,銀保監(jiān)會多次提醒消費者,在購買保險產品時,不盲目跟風,不隨意委托,不輕信“代理退保”“代理維權”。

“首月0元”“限時特惠”“即將停售、錯過再等一年”……

李雷(化名)在朋友圈看到A公司保險代理人發(fā)布的宣傳信息后,立即點擊鏈接,購買了該保險產品。次月,李雷收到扣費短信時才明白過來,所謂的“首月0月”是將保費均攤至了剩余繳費月份中,他實際未得到任何保費優(yōu)惠,所有的宣傳都是吸引眼球的“噱頭”。

時值“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行業(yè)專家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特別提醒消費者,購買保險時,千萬別被這些所謂的“優(yōu)惠”蒙蔽,這很有可能是錯覺、誘導,是虛假宣傳。同時,不要盲目跟風,不隨意委托,不輕信“代理退?!薄按砭S權”。

銷售誤導屢禁不止

上述A公司的宣傳內容就是在有意誘導消費者購買產品,其行為屬于虛假宣傳、欺騙消費者,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常見的保險銷售誤導形式包括:隱瞞、混淆產品信息;暗藏搭售;夸大保險責任,或承諾保證收益;隱瞞健康狀況投保醫(yī)療險或重疾險等。

事實上,盡管保險業(yè)不斷加強合規(guī)管理,但虛假宣傳、銷售誤導等亂象仍屢禁不止,部分保險公司通過炒作產品停售、捆綁銷售等方式,刺激或強制消費者購買保險產品。

根據今年年初銀保監(jiān)會通報的2022年第三季度保險消費投訴情況,去年第三季度,銀保監(jiān)會及其派出機構共接收并轉送保險消費投訴3.27萬件,涉及財產保險公司1.22萬件,占比約37%;人身保險公司2.05萬件,占比約63%。其中,銷售糾紛是財險與壽險公司的共同痛點。此外,財險公司理賠糾紛投訴9805件,占投訴總量的80.35%;壽險公司退保糾紛投訴5363件,占投訴總量的26.13%。

“由于個別保險銷售人員的專業(yè)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參差不齊,或在考核制度和利益驅動下,為提高銷售業(yè)績,客觀或主觀地存在銷售誤導?!北本┡排啪W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帆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道。

對此,他建議消費者一定要認真閱讀保險合同條款,其中保障型保險要重點閱讀產品的健康告知、保障范圍、免除責任,理財型保險要重點關注產品收益的計算,尤其是預定利率、結算利率、保底利率、保全規(guī)則等,再決定是否購買。

銷售誤導也直接影響了消費者的理賠結果。蝸牛保險經紀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兼首席精算師李致煒表示,消費者認為“理賠難”,一方面是消費者理解的保險責任和保險公司賠付時劃定的保險責任范圍存在差異,比如有的消費者投保的是一份意外險,得的是重疾,如果拿著意外險的合同去申請重疾險的理賠肯定就賠不到。另一方面也和消費者在投保時沒有看清保險條款有很大關系,當然也可能是保險銷售人員未向投保人說清保險責任和理賠標準,甚至存在一定的銷售誤導,夸大了部分責任。

不輕信“代理退?!?/strong>

為防止銷售誤導風險,銀保監(jiān)會多次提醒消費者,在購買保險產品時,不盲目跟風,不隨意委托,不輕信“代理退保”“代理維權”。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不完全統(tǒng)計,近年來,包括銀保監(jiān)會在內,各地監(jiān)管機構對“代理退?!钡南嚓P風險提示超過50次。

去年7月,銀保監(jiān)會發(fā)布了《保險銷售行為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管理辦法》),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豆芾磙k法》明確禁止炒作停售及價格變動,禁止使用強制搭售、默認勾選等方式與投保人訂立保險合同。還強調對產品和銷售人員均要分級管理,從源頭上解決銷售誤導現(xiàn)象。

有保險精算師向記者直言,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保險銷售人員參差不齊,部分人員對復雜的產品理解不到位,引發(fā)一些銷售誤導,給保險機構和整個行業(yè)帶來負面影響。而分級管理有利于將合適的產品賣給真正對其有需求的消費者、賣給合適的消費者。

《管理辦法》還提出,任何機構、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違規(guī)主動開展向投保人推介保險退保業(yè)務咨詢、代辦等經營活動,誤導投保人退保,擾亂市場秩序。

近日,銀保監(jiān)會消保局副局長向巴澤西在公開場合透露,為有效治理誤導銷售等行業(yè)頑疾,今年將出臺并印發(fā)《保險銷售行為管理辦法》,將從售前、售中、售后全流程規(guī)范保險消費行為。

“消費者如果對保險產品有異議和糾紛,應注意保留相應證據,及時向保險公司投訴,或向行業(yè)調解組織申請調解,必要時還可以根據合同約定申請仲裁或向法院起訴。”楊帆建議,消費者通過正常渠道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不輕信“代理退?!薄按砭S權”等虛假承諾,不參與違背合同約定、提供虛假信息、編造事實的不法行為。

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

值得一提的是,監(jiān)管層正不斷加碼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力度。

自今年3月1日起實施的《銀行保險機構消費者權益保護管理辦法》要求,保險機構將消費者權益保護納入公司治理、企業(yè)文化和經營戰(zhàn)略,建立完善消保審查、信息披露、適當性管理、個人信息保護、合作機構管控、消保內部考核和審計等工作機制,構筑全方位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體系,對規(guī)范機構行為發(fā)揮長效作用。

全國兩會期間,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明確,為加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統(tǒng)一規(guī)范金融產品和服務行為,把中國人民銀行對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團的日常監(jiān)管職責、有關金融消費者保護職責,中國證監(jiān)會的投資者保護職責劃入國家金融監(jiān)督管理總局。

各險企也非常重視消費者權益保護。記者獲悉,中國太保首創(chuàng)“太保服務官”制度,以客戶為中心建立分工協(xié)作、各司其職的四級服務官管理體系。在集團和子公司總部,分管消費者權益保護或運營工作的公司領導擔任“首席服務官”;在分公司和中心支公司層面,機構負責人擔任“體驗服務官”。

中國人壽上海市分公司充分利用公司網點多、分布廣的優(yōu)勢,發(fā)動全員參與消保宣教活動。在全轄13家營業(yè)柜面、87個營業(yè)單位設置統(tǒng)一標識的消費者教育宣傳專區(qū),面向消費者開展常態(tài)化金融基礎知識宣教和風險提示。

平安健康險公司通過前置消保審查,提前發(fā)現(xiàn)入市材料的潛在風險,從源頭上預防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事件發(fā)生,并聚焦包括老年、青少年、新市民等在內的“一老一小一新”群體,通過與央視聯(lián)合開展觀看量超3億的在線大名醫(yī)欄目、金融知識宣教專區(qū)100%覆蓋機構職場等手段,向不同人群提供不同服務。

責任編輯: 高蕊琦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tài),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fā)言
發(fā)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