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保險資管機構“交卷”時刻。
目前,除華夏久盈資產暫緩披露外,其余34家保險資管機構(含一家養(yǎng)老險公司)均已披露2024年年報。2024年,這34家保險資管機構合計實現營業(yè)收入416億元,同比增長14.4%;凈利潤合計184億元,同比增長18.1%。其中,33家盈利,1家虧損。
截至2024年末,三大保險資管公司合計管理規(guī)模超16萬億元,管理規(guī)模萬億元以上的至少有8家,萬億和“準萬億”機構或達10家。
營收盈利冠軍不變
回顧開始披露年報以來,保險資管公司歷年的營收和盈利冠軍之位曾多次變化。
2018年、2019年,平安資管為盈利第一;2020年、2021年,泰康資產連續(xù)兩年為營收和盈利雙指標第一;2022年平安資管重回盈利第一;2023年國壽資產升至營收和盈利的第一。
2024年,營收和凈利潤居于首位的仍是國壽資產。該公司在2023年行業(yè)排名第一的基礎上實現較快增長:2024年實現營業(yè)收入67.03億元,同比增長27.5%;凈利潤38.57億元,同比增長34.1%。
其后,2024年保險資管公司的營收和凈利的二、三、四位則均較上一年有所變化。
2024年營收和盈利排名第二位的均為泰康資產。泰康資產2024年營收為62.82億元,同比增長23.1%,排名第二與2023年一致;2024年凈利潤28.43億元,同比增長36.6%,排名從2023年的第三提升一位,至行業(yè)第二位。
2024年,平安資管的營收、凈利潤分別為40.45億元、24.51億元,同比均有一定下滑,兩項指標排名也均下降一位。其中,營收排名從2023年的行業(yè)第三降至第四,凈利潤從2023年的第二降至第三。
營收排名第三的是另類保險資管公司國壽投資。該公司2024年營收為42.33億元,同比增長28.2%,營收排名從2023年的第四升至第三;凈利潤為15.49億元,同比增長57.0%,排名行業(yè)第四保持不變。
機構的業(yè)績排名有些許變化,不過行業(yè)總體格局未變,頭部機構群體相對穩(wěn)定。營收達到數十億元、盈利數億元的包括太保資產、太平資產、華泰資產、人保資產等。
從同比變化來看,在行業(yè)多數機構增長的同時,部分機構業(yè)績下滑,下滑最顯著的是中英益利資產。2023年虧損的安聯保險資管已在2024年實現扭虧。
值得關注的是,2024年仍有一家保險資管機構虧損,為太平資本。該公司為另類保險資管之一,虧損0.16億元,虧損較上年有所擴大。目前保險資管業(yè)一共有3家另類保險資管公司,除國壽投資、太平資本外,還包括人保資本。
誰的管理資產有萬億?
資產管理規(guī)模是體現保險資管機構實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據中國保險資管業(yè)協會發(fā)布的《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yè)發(fā)展報告(2024)》和各公司官網信息,截至2023年末,資產管理規(guī)模達到萬億元以上的保險資管機構共計8家,包括國壽資產、平安資管、泰康資產、新華資產、人保資產、太保資產、太平資產、長江養(yǎng)老。此外,大家資產、華泰資產的管理規(guī)模在9000億元以上,為“準萬億”保險資管機構。
目前,對于資產管理規(guī)模數據,保險資管公司年報未要求披露,一些保險資管公司在官網公布了相關信息,另有部分公司所屬集團年報披露了相關信息。
截至2024年末,據公開信息可查的頭部保險資管的資產管理規(guī)模為,國壽資產6.2萬億元,平安資管超5.8萬億元,泰康資產超4.2萬億元,人保資產超1.9萬億元,太平資產超1.67萬億港元,大家資產管理規(guī)模9900多億元。
不過,并非保險資管公司都管理巨量資金。國內保險市場為寡頭市場,脫胎于保險公司的保險資管公司仍帶有寡頭特征,兩極分化嚴重,也有機構管理規(guī)模較小。
券商中國記者根據前述《報告》及公開信息統(tǒng)計,2023年末,35家保險資管機構資產管理規(guī)模的中位數為3268億元。這意味著,一半的保險資管公司管理規(guī)模在3200億元以下。其中,管理規(guī)模最小的是中英益利資產,2023年末管理規(guī)模為372億元。
排版:王璐璐
校對:蘇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