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財政將在今年四季度增發(fā)2023年國債10000億元,支持災后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10月25日,水利、基建板塊開盤大漲,截至發(fā)稿,深水規(guī)院、龍泉股份、韓建河山、金洲管道、國統(tǒng)股份、青龍管業(yè)等十余股一字漲停。
中央財政將增發(fā)1萬億國債
消息上,中央財政將在今年四季度增發(fā)2023年國債10000億元,支持災后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資金使用方面,據財政部介紹,將重點用于八大方面:災后恢復重建、重點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災害應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點防洪工程、灌區(qū)建設改造和重點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澇能力提升行動、重點自然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工程、東北地區(qū)和京津冀受災地區(qū)等高標準農田建設。
財政部副部長朱忠明在今天的吹風會上表示,下一步,財政部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會同有關部門抓好此次增發(fā)國債的具體落實工作,及時啟動國債發(fā)行,做好預算下達,持續(xù)跟蹤加強國債資金監(jiān)管,切實提高國債資金使用效益。
此外,據水利部消息,10月10日,水利部部長李國英主持召開部務會議,會議指出,第三季度各司局、直屬單位落實全國水利工作會議部署,各項水利工作總體進展符合預期全國落實水利建設投資10750億元,完成水利建設投資8601億元,均創(chuàng)歷史同期最高紀錄。
機構:明年基建投資增速預計會有所提升
總體來看,中信證券研報指出,增發(fā)1萬億國債、自2000年以來首度年內調整預算傳遞財政積極發(fā)力的信號,預計會對四季度及明年GDP將產生顯著帶動作用,有利于股市整體情緒的提振。對于債市而言,在支持信貸增長和實體經濟修復的目標下,央行有較大概率在四季度降準,也不排除降息操作。若寬貨幣取向得以驗證,財政發(fā)力對債市的影響或將體現為利空出盡的邏輯,長債利率調整后將具備較強配置價值。
中金公司稱,中央加杠桿,彰顯了中央政府穩(wěn)增長的決心??紤]到債券發(fā)行和投放需要時間,全年基建投資增速或在8%以上,并預計政策效果更多體現在2024年。四季度財政政策加碼,有望穩(wěn)住四季度乃至明年經濟增長和經濟主體預期,經濟進一步企穩(wěn)可期。展望明年,預計中央政府在新增赤字中占比繼續(xù)提升,中央加杠桿仍有空間。
對于基建板塊而言,中信建投認為,從項目端看,預計2024年部分新增債務限額有望在四季度下達,充分發(fā)揮債券資金穩(wěn)投資穩(wěn)增長效應。從資金端看,基建資金供給的下行與滯后的基建投資增速下行相對應,如果在年底前沒有增量資金供給,明年基建投資增速的中樞下行壓力就會較大,而當前由于較多的新增項目與資金逐步到位,預計明年和后年將是實物工作量形成的主要年份,明年基建投資增速預計會有所提升。